“浙财金生”作为一个嵌入学校名字的“专有名词”,正式提出于2022年的学校党委务虚会,“金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追求,是对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赋能,旨在进一步落实“新文科”“101计划”等新战略、新理念,更充分彰显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金生”进一步明确了“四金”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丰富了“四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一、基于“四金”建设的“金生”出场逻辑
“四金”(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投入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为此,建好“金专”“金课”,国家教育部门启动了“双万计划”;建设“金师”,实施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评选;建好“金教材”,开展了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评选特别是高规格启动了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等等。
自“四金”建设启动以来,浙江财经大学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各类型建设项目均取得了喜人成绩:“金专”“金课”方面,新增国家一流专业20个、国家一流课程14门,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占学校专业总数75%以上;“金师”方面,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一批教学头雁,获得国家创新大赛二、三等奖,省级青教赛特等奖、一等奖等10余项;新增一批省级“四新”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等,特别是获得了国家教材奖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等。基于这样的“四金”建设高分报表,学校开始思考“四金”建设如何更好地指向和服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四金”建设是为了“四金”本身吗?“四金”标签之下所遴选的系列工程项目“建”到了国家一流水平就算是终点了吗?“建”与“用”的人才培养链各环节工作贯通起来了吗?于是,基于“四金”的“金生”(金学生)的概念浮出水面,它既是受“四金”的启迪,也是“四金”建设的自然延伸,更是“四金”建设工作深入的必要与必然。无论“四金”如何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好学生。
学校要通过落实“101计划”、“新文科建设”、“四金”建设等来培育时代新人,离不开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基于学业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关注和提升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着眼于为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好”这“求学三问”提供指向导航。进而言之,“四金”建设要自然延展到学生层面,这是学校提出打造“浙财金生”的初衷和动力。
二、浙财“金生”特色理念及其基本画像特征
“金生”是以“四金”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行为所滋养孕育下的好学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结晶。“金生”作为浙江财经大学“十四五”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性概念,是应时而生首创的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赋能,希冀莘莘学子在成才发展道路上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学校对“金生”的理解和定位也是随着探索的深入而日渐明晰。从“浙财金生”基本画像特征来看,指生源潜质好、知识能力素养扎实、学习力强、能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从打造“浙财金生”的本质来讲,就是要坚持全人教育思想,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浙财金生”工程实施的目的来讲,就是要深入落实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让莘莘学子在成才发展道路上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砥砺成就幸福人生。实施“金生”培养工程,是深入实施“新文科”建设、推进“四金”建设的深化与创新。
三、根植以生为本思想打造“金生”的实践进路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从重“教”转向“重教”更重“学”。落实生本理念是打造“金生”的根本立场与核心要义。“以生为本”这四个字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谓无处不在、无人不说。打造浙财“金生”,从根本上讲就是让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见诸行动,以学生的学习立场、视角、需要、话语及评价等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教学,关键在学。当前,要改变“轻松的大学”现象,高校教学工作需要在理念和模式上进行必要的重构,将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落在“学”上。教与学向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学的教。教与学的结合要求“教”向“学”俯身,不能只停留在“教”的层面来理解人才培养工作。教师应切实转变“教”的理念和方式,真正落实“授之以渔”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走出“我教你学”“以教养学”甚至“以教代学”的窠臼,自觉转向“为学而教”“以学促教”和“以学养教”,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发现者、引领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绝非只是理念,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在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转向以生为本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发展权。落实“以生为本”必须将“以学为本”置于首位。教师“还教于学”就是要有效激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坚持以学生自己的兴趣为导向,立足对自己负责开展自主学习,提倡个性化学习,学校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学校从2018年开始,确立“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坚持“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八字基本理念,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的革新。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在大类里进行宽口径培养,防止学生专业过细、学习狭隘化问题,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度。当前,学校要将“四金”建设推进到“用”的层面。如何进一步“建”实和“用”好“四金”?学校的重要思路就是以学生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和评议权,学生作为主体一起来参与“四金”建设。具体来说,可进一步探索深化的自主权有:在学校专业分流、转入转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引入学生参与权、建议权;激发学生行使课程、教材的选择权、推荐权;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议权;等等。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强化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责任。学习的权责利是统一的,学校强调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机制和氛围。一是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它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专业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过程的动力系统和连续状态,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积极行动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力可从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具体学习行为上下工夫。二是狠抓学风与学业日常管理。2018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发出了对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时代强音,包括诸如“淘汰水课”等在内的举措,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教育管理部门严格学生学习要求的“动真格”态度。学风就是育人,学风就是质量,学校要对“快乐的大学”“轻松的大学”现象坚决说“不”,引领学风、营造学风、监督学风,形成抓教学质量和过程管理的闭环。三是强化学生自组织与朋辈教育功能,学习上要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信息时代如何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有效学习模式、学习生态。朋辈教育是以自主学习观为指导,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自组织学习集体。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知识、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启迪智慧,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自发形成积极向上、互促互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团队协作,推动“有机”学习,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建立校园“泛在”学习支持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9年就提出:学习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多的有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这就是通常说的“4A”泛在学习。学校要深入推进由物理意义上的“课堂搬家”向超越时空的“学习场所搬家”转变,创建宜居宜学宜人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打造良好“金生”学习环境尤其要树立“校园是无所不在的学习场所”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实践探索的场域、情境、平台,丰富大学生的校园内外学习经历。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