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作为省属地方高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创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动能。电气信息学院作为“新工科”建设学院,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谋求交叉融合,聚焦服务国家、区域战略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电气信息大类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科教融通打造一流本科教学,打通“堵点难点”,搭建高水平教学体系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1年起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传统的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偏重理论,且科研对本科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将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教学中,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成为科研融入教学需要打通的堵点难点。
2020年,洪汉玉教授与李自成教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四个结合”要求:新科技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企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强化选修课作用,增加学科前沿课程,将复杂工程问题反映到教学中,深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教材和教案。建立新工科知识与传统知识协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基础化、模块化、工程化、系统化”的多层次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了新发展阶段的高水平本科教学体系。
产学研一体化推动跨界聚合,实现科教融通,托起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
将智能化作为专业转型升级引擎,抓住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机遇,利用科技前沿技术推动教学方式革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科研促教学,加强科教融通、产教融合,以信息高科技为驱动力,完成了电子信息大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形成了以“知识传输+能力传输”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升级改造和拟建教学平台进行统筹建设,形成了以电工实验、电子实验、微机与单片机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模块,以电工电子实训、金工实训为基础的实训模块。重点加强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新能源综合利用、化工过程控制、机器人系统、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等实验平台的系统化、工程化建设。致力培养学生具备“大系统”“大工程”的专业素质。
通过产、学、研多方育人模式、工程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体系、制度和内容上的改革,建立了新工科知识与传统知识协同、满足工程认证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把新工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智能电网、智能装备、机器人技术等新知识融入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实行“三导师制”(学业导师+项目导师+企业导师)和“全程导师制”,配套本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全面成才。在“教”方面,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成为教师线上线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学”方面,以信息高科技为驱动力,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院定期举办“导师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导师指导科研项目。
立足人工智能新发展阶段,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型人才培养启航新征程
电气信息学院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弱并重、硬软结合、工程为基、创新为魂、全面发展”的教改理念,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综合设计、科技拓展”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在创新型工程化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模式、工程实验班改革、创新创业基地、大赛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成效,以信息高科技为驱动力,成功地推动了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了由“知识传输”到“能力传输”的教学观念转变,培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人工智能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学院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中心,建立了“132”(1个中心、3个阶段、2名导师)的拔尖人才培养方式。紧紧围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为科教融合中心,按照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设计不同难度的课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本科学生选择,建立新型导学关系;采用“柔性引入”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面向本科生的任务考核细则,在学生申请加入课题环节的过程中,施行半月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引入、适当延长考核期或者退出;实行“双导师”制,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研究生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尊重学生的独创个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意识,通过学生自身努力独立获取新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研究方向,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成为未来行业和时代所需的拔尖人才。
提出了“四面向、两加强”的实践教学建设思路,提倡实践教学“面向科技、面向企业、面向创新、面向科研项目”,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坚持“注重基础训练、强化教学实习、突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专业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三者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平台。依托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化工行业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
“产、学、研、教、创”并举的措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师生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打造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学院本科教学将坚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目标发展。